<sub id="zrrfj"><listing id="zrrfj"><meter id="zrrfj"></meter></listing></sub>

                                    <form id="zrrfj"><form id="zrrfj"><nobr id="zrrfj"></nobr></form></form>
                                    <address id="zrrfj"><form id="zrrfj"><nobr id="zrrfj"></nobr></form></address>
                                    <form id="zrrfj"><form id="zrrfj"><nobr id="zrrfj"></nobr></form></form>

                                    劉余莉

                                    劉余莉: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朋友、各位企業家,大家上午好!在中國的同盟教育《弟子規》上有這么一句話,“揖深圓,拜恭敬”,聽過這本書名字的人請舉手,還挺多的,這是中國同盟教育的第一本經典,也是一個孩子走向社會要上的第一課,告訴我們,給別人鞠躬的時候,一定要又深又圓,至少要90度角才行,當時我看了這句話以后想,這都是古人的禮節了,我們都生活在現代社會,現代人想自由的特點,那我為什么要給別人鞠躬呢?當時有這種疑問,老師說,中國的傳統文化你只有例行了,在實踐中去應用了,你才能夠明白它其中的深意。當時我想,老師這樣講,肯定有他的道理,于是我也去例行。一次應邀到人民大會堂參加一個新聞發布會上,在這個新聞發布會上也為我準備了一個短短的演說,當時我走上臺去,先沖著臺上的領導者深深的鞠了一躬了,然后又沖著臺下的觀眾席也深深的鞠了一躬,結果出乎意料的是,我還沒有開始講話,臺上、臺下就響起了一陣掌聲,所以從那之后我每一次上看之前特別喜歡給大家鞠躬,當然這并不是為了得到大家的掌聲,而是讓我感覺到,這個揖是人與人之間的尊重。
                                        后來,我們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我們才知道,其實中國傳統的每一個禮節都不是隨意設計的,那為什么要設計一個鞠躬禮呢?我們想想,其實每一個人生來都有一種傲慢之心,這種傲慢之心怎么表現出來呢?即使是貧賤如乞丐的人,看到有一些豪華的車子從他的身邊駛過,他會什么表現呢?“哼,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有幾個臭錢嗎?”我們想即使是乞丐都有這種掩飾不住的傲慢之心。那我們想想自己呢?我們一路走過來,有的人年紀輕輕就是百萬富翁,有的人年紀輕輕就得到了博士學位,處處生活在別人的稱贊生中,我們想想,我們的傲慢之心是不是還在滋長呢?所以這個鞠躬就是提醒你,你今天的成就并不是個人聰明智慧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為你今天的成就付出了默默無聞的努力。所以中國人自古以來這個禮就是潛移默化的對你的提醒。
                                        比如說一個人考中了狀元,按照理的要求你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回鄉拜見你的老師,為什么要設計這個禮呢?就是提醒你,你今天金榜題名不是你個人聰明智慧的結果,你父母的養育,你老師的教誨還有很多人默默無聞的付出才有你今天的輝煌!所以你不要傲慢。
                                        《弟子規》上還有一句話“過猶待,百步余”什么意思呢?我們送一個朋友走了,他都走到了百步之外,我們還戀戀不舍的望著望著不肯離去。很多人想,我們現在工作節奏快,這不是繁文縟節嗎?在中國古代交通不是太便利,一個朋友看一個朋友,可能要坐船還要坐馬車,才見到自己的朋友。李白寫這樣的詩“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他的朋友走,看著他的朋友漸行漸遠,都已經超出自己的視線了,他還在望著望著,最后只剩下海天一線。所以當一個人和朋友有這種深情厚誼的時候,那是一種自然的流露,不是裝出來的。
                                        我們現在的人為什么寫不出這樣的詩篇了嗎?因為我們體會不到這種深情厚誼了。所以古人寫詩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們現在是“比鄰若天涯”,所以我們體會不到古人的這種心境了。
                                        我們舉這幾個例子說明什么問題呢?當我們看到我們圣賢經典上的一些詞和我們現代生活不相吻合的時候,我們正確的做法絕對不是去反省經典,而是反省我們現在人的生活,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很多人的生活已經不是正常人的生活了,已經是病態的生活了。
                                        所以我們對待傳統文化首先要有正確的態度:
                                        第一就是要采取歷史主義的態度。什么是歷史主義呢?就是把我們所評價的思想、人物放在他當時的歷史背景中來考察,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對傳統文化求全責備,不能因為它沒有用現代詞匯表達就認為它沒有可以學習的地方了。
                                        第二就是要避免庸俗的進化論。什么是庸俗的進化論呢?就是認為現代人隨著科技的發展一定看得比前人遠,如果說這種進化論的話,充其量只是一種庸俗的進化論,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隨便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中國有這么多的哲學家,有誰能寫出一本書如老子的《道德經》一樣,雖然只有幾十言,但是被翻譯成這么多語言,被這么多人被研究。中國有這么多的軍事學家,又有誰能寫出《孫子兵法》?所以我們只要隨便舉幾個例子就告訴我們,其實前人的智慧我們不能說是后人無法超越的,也是后人很難超越的。為什么呢?在《論語》上有一句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就是說工匠要想把桌子打造好,工匠的工具必須是鋒利的;同樣的,人要認識客觀世界,認識他人,想要認識得徹底、客觀,我們認識的工具,這個心必須是清靜的。我們用一個水平大海來比喻大家就明白了,當海有大風大浪的時候比喻我們的心有了波濤,就是我們大喜大悲的時候,這個時候對事物做出的判斷肯定是不客觀的;當有一些嫉妒不穩定的時候,心有了一些小的波紋,這個時候對外界的歪曲不是那么嚴重,但是也不是如實;只有當我們的心恢復到水平如鏡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才是如實的。為什么我們現在的人智慧沒有古人高了呢?就是因為我們現在的定力,我們的心沒有古人清靜了,我們大風大浪太多了。用四個字形容我們整個社會現在的狀況,就是——心浮氣躁。
                                        第三,避免歷史虛無主義。什么是歷史虛無主義呢?就使我們談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時候,我們說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有5千年的歷史文化、智慧方法、經驗教訓;但是當我們涉及到具體事情的時候,我們要從中吸取哪些經驗教訓的時候,我們卻認為這個傳統文化是現在的包袱,這就是歷史虛無主義。我們做企業的,我們可以想一想,如果我們做企業管理的話,向一個有5千年發展歷史的企業學管理,還是向一個有2百年歷史的企業學管理呢?一個聰明的有智慧的企業家肯定向一個有5千年發展歷史的企業學管理,在兩者之間絕對不會向一個僅有2百年的企業學管理;2百年的歷史確實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它畢竟沒有一個5千年歷史的企業更能經得起風吹雨打。這就是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理由,因為我們有5千年的歷史,是世界上唯一屹立在東方5千年不變的國家。
                                        第四,正確的理解實用主義。什么是實用主義呢?很多人說起中國哲學就覺得它是實用主義的,和西方的思辨主義沒有辦法相提并論,這種實用主義是針對我們必定從生的社會和人生給出的一種藥方。它更重要的是能夠醫治這個社會的病弊,也就是說你的人生出現問題了,你的社會不和諧了,只要按我的藥方去做就可以起死回生。
                                        在當代著名東西方的兩位思想家,英國的(湯恩比)先生先生和(池田大作)先生講過這樣的話,(池田大作)他說“一般人認為落后象征的東西和這樣的國家,實際上秘藏著時代最先進的東西!笨戳诉@句話,對一個一直學習傳統文化的人來說,有著特別深刻的體會,為什么呢?因為在近代以來,中國的落后很多人都把它歸結為傳統文化的原因,像我們前幾天開了一個論壇,一個學西方哲學的學者跟我講,他說中國人重視傳統道德,重視道德教育,但是教育了這么長時間,我們現在中國人的文明素質高呢?還是西方人的文明素質高?大家覺得有沒有道里?這句話詐聽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它沒有看到我們中國人文明素質之所以沒有西方人文明素質高,不是因為我們講傳統文化講得太多了,而是因為經過了五四運動、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們對傳統文化的批判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所以把它歪曲、誤解也到了頂峰,我們已經有3、4代人沒有接觸到傳統文化的教育了,所以使我們一向奉為禮儀之邦、華夏之石的祖國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所以,現在社會上出了很多問題,不是傳統文化講得太多了,而恰恰是傳統文化講的太少了,如果我們大家學了《弟子規》這本最淺顯的圖文教育經典,大家就會明白我說的是真的了。我們傳統文化之所以到現在還有作用,還有它當代的價值,就是因為傳統文化講的是“道德”兩個字,如果能用這兩個字概括一下傳統文化精粹的話,那就是“道”還有“德”。
                                        首先看看什么是道?道就是客觀性和必然性的一種秩序。我們中國人講(“大道之間”)這種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也不是圣人給我們規定下來的,它是本來如此的規律?桌戏蜃咏o我們提出這樣的話“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說什么話了嗎?它沒有說什么話?實際上我這樣用語言的方式跟大家交流,算是他給我們的一種無言之教。也就是說你可以從四季的變化中,從萬物的自然生長中體會到一種自然的規律,比如說春華秋實的道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因果事實,比如說人與自然和諧一體,密不可分的關系這都是我們能夠觀察到的。
                                        那么,在古代的《易經》上也這么說,古代的圣人上觀天象,下查地理,從中得出了關于世間一切事物產生發展變化的規律。那么,既然是一切事物就不不僅僅是自然界發展變化的規律,也表現了社會的人文關系,社會和諧要保持和諧穩定,必須遵守的人倫大道,這就是孟子所提倡的“五倫學說”那就是父有親,均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我們首先看一看父子之間的關系。在我們的社會上,時時刻刻存在著父與子之間的關系,而父母愛兒女,兒女愛父母,他們之間有一種自然的親情,這個不是圣人給我們規定的。那么,怎么樣使父子關系順著親的方向發展,一生不改變呢?觀察之后發現,只有做到了父母教育慈愛兒女,而兒女孝敬父母,也就是說只有做到了父慈子孝,父子之間的關系才能夠順著親的方向發展。
                                        軍臣關系它更廣義的是指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在古代的社會主要體現為軍臣關系,他們之間有一種自然的上下級關系,要求做領導的對屬下要有仁愛之心,不能因為自己是領導,是老板就對屬下呼來喚去,這樣做就錯了;而做領導員工的,處于被領導的地位,要求他對領導交給自己的工作任務盡心盡力的完成,所以這個“忠”就是竭盡全力的把領導交給自己的任務完成好。如果我們把這些道理運用到企業管理上,就形成了中國式管理。孟子講了,領導者老板與被領導者員工,像自己的手足一樣來關愛,你發現你的被領導者是怎么回饋呢?他是加倍的回饋,他把你視作心肝寶貝一樣加以關愛;如果老板認為,我雇傭你,你來給我當牛做馬,就是來給我出力的,那么你看被領導者對領導者的反饋就像一般的陌生人沒有什么差別。所以現在下了半之后,員工在超市遇到了老板,沒有過分的親切,很多人都裝沒有看見老板,一低頭就走了,什么原因呢?都是因為領導者把員工視作當牛做馬,給我出力的,所以他見到很冷淡。再有甚者,就像我們現在的山西很多的礦主,他們把這些礦工雇來,連他們基本安全都不能保證,把他們的命像泥土和草芥一樣的不值錢,那么被領導者,員工把他們的領導者向敵人一樣來看待,是敵人!
                                        所以,你看看,很多的員工在背地里談起他們老板的時候是怎么議論的呢?說我們的老板就是一個吸血鬼,什么原因呢?這都是老板的態度決定的。那么這種“君仁臣忠”被日本所吸收,從松下電器等等都是用這種方式管理。
                                        夫婦有別,講的是一家之中,丈夫跟妻子的職責有差別,而不是身份和地位上有差別。我們知道一家之中有兩種重要的職責,一種是創造經濟收入,養家糊口,使家人衣食無憂,這種職責在古代社會主要是由丈夫承擔的;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職責,大家知道是什么嗎?我們就是要創造經濟收入嗎?要教育子女。所以中國人有一句話叫“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無后為大它更重要的含義是說,雖然你生了七八個兒女,但是這些人都是敗家子,不能將你良好的家業、家風傳承下去,這樣的兒子與其有,還不如沒有,這才是無后為大。所以中國人把子女教育看得非常重大,而這件事不能推給別人,必須由他的母親親自來承擔。古希臘有一位哲人說,如果你把你的孩子交給保姆來照管,結果會怎么樣呢?結果你會得到兩個保姆。因為他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和保姆在一起,孩子的模仿力特別強,最后自己也變成了小保姆。所以這件重要的職責必須是由母親親自來承擔,那么這就要求他們分工有不同,要求做丈夫的有恩義,有道義,不能因為自己在外面工作就尋花覓柳。做妻子的,要求她本身有良好的德行,這樣才能夠起到相夫教子的作用。
                                        長幼有序,要求我們兄弟之間是有順序的,我們中國古代人特別尊重長幼的排序。中國有一首詩,讓我們感受一下中國古代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這首詩是這樣寫的“同氣連枝各自融,息息言語莫傷情,弟兄同居忍變安,莫因毫末起爭端”,兄弟姐妹之間相處能守住一個忍字就相安無事了,然后一回相見,一回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我們40歲以上的人特別有感觸,兄弟姐妹過年的時候相聚集在一起,發現對方的頭上又多了一絲白發,確實是這樣的,我們還有多長時間在一起成為兄弟姐妹,互相關心、互相照顧呢?現在我們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們也成為兄弟姐妹,如果我們上一代為他們表演出一個更重視兄弟情誼,而不是重視錢財的榜樣,他們也從我們的身上學會了兄弟之間的友愛。所以,這就是使家庭和睦,這就是長幼有序。所以從這里我們看到,首先良好傳統教育的中國人,如果因為兄弟姐妹財產紛爭吵上了法庭,這是被人笑話的。
                                        最后是朋友有信,也就是說我們在社會上與人交往的時候必須遵守的原則,那你一定要做到誠實有信,說話算話。如果一個人說話別人不相信,做事別人也不相信,那這個人在社會就寸步難行,孔老夫子把信把它比作為一個車的輪子一樣。
                                        所以這五種人倫秩序處理好了,這個社會的和諧就有保障了。所以我們說“道”就是指自然的、人倫的秩序。從這里我們也看到了,中國古人提出要培養什么樣的“德行”我們要有什么樣的道德原則,不是隨意制定的,不是領導者拍腦袋拍出來的,而是奠定在觀察天地之道的基礎上定出來的。在我們的13經之中,所記載的都是天地之道的規律。比如說《易經》上有一句話“一陰一陽之謂道”,易經的第一個意思就是告訴你人事物變化莫測,你不要固守殘缺,你與時俱進,這個與時俱進也是出自經典之中。什么樣的人才可以談創新呢?中國人認為,只有掌握了那個不變規律的人,才有資格談創新。所以易經的第二個意思就是不易的意思,雖然現象是變化無窮的,但是你要堅守那個規律。第三個就是簡易,真正深刻的道理一定是以很簡單的方式來表達的,那么這種簡單方式的表達有什么好處呢?道簡易行,容易在社會上加以普遍的遵守和推行。所以有人覺得《易經》就是給人算卦的,這只是《易經》的使用;這也是你改造命運的原則和道理,你守住了這個道理,你不知道命運怎么樣,也可以改造。所以真正深刻的道理一定是以簡單的方式表達出來,“一陰一陽之謂道”,我們聽不懂,我們就告訴你,有日就有月,有升就有落等等,從這些自然界的觀察都是一贏一消。比如說人生的一憂一喜也體現了“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句話。
                                        中國人有一句話,叫“富不過三代”,第一代創業的人都是白手起家,兢兢業業,艱苦奮斗,用自己的雙手打下了陣地,創造了基業;到了第二代,雖然生活好了,但是還能夠耳聞父業的艱苦;但是到了第三代,一出生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僅不知道什么叫勵精圖治,還學會了驕奢淫逸,久而久之就把祖輩和父輩辛辛苦苦打下的基業敗壞光了,這就是富不過三代。那么這個“富不過三代”現在在我們當代中國已經變了,變成了富不過幾代了?富不過當代!我們很多的人,他發達起來就不是勤儉持家,一旦發達起來,已經過著驕奢淫逸的時候了,所以就過不了當代了。中國人有一句話“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三兩年”是不是?我們看中關村的企業,牌子換得非常頻繁,什么原因呢?就是因為沒有傳統文化。這是不虛的。
                                        我們古人用太極圖表示天道變化的規律,這個太極圖半邊是陰的,半邊是陽的,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中間陰陽之間有一個界限,如果過了這個界限,意味著陰陽失去了平均,陰陽失去了平均會怎么樣呢?那夠是會引起變化,這就是陰極則陽生,陽極則生,也就是說我們所說的物極必反,消極必反。我們看誰對這個陰陽之為道的規律體會得最明顯、最深刻呢?這個人是誰呢?曾國藩,他對“一陰一陽之謂道”體會深刻,他說看一家子弟怎么樣,就看這家子弟的三件事情就行了。第一件事情,這家子弟早晨幾點鐘起床?諸位,你們早上是幾點起床的?中國人說最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按照自然的規律來生活,一年有四季,一天也有四季,一天的春季從什么時候開始呢?從早晨的3點鐘開始,春天主生發,所以你看我們清朝的皇太子早晨幾點鐘起床呢?早晨3點鐘起床讀書,所以中國人說上早朝,朝是什么意思?就是朝的意思;5點鐘是一點的驚蜇,就是動物冬眠開始恢復活動的時候,這個時候你起身恢復一下運動,活動一下筋骨,你整天精神都很好;6點鐘是一天的春分,也就是說春天已經過去一半了,如果你還沒有起床,說明你沒有趕上春天的生發季節,春天生得不好,夏天長得就不是很旺盛;如果你星期五、星期六晚上睡得很晚,第二天早上起得很晚,你會一天都很勞累,這就是“星期天現象”。下午3點鐘到5點鐘是秋收,這個時候不要做劇烈的活動了,冬藏是晚上的9點鐘到凌晨的3點鐘,這個時候是睡覺的時間。
                                        所以,你看健康對我們重不重要?很多講健康的人說,有一個數字,前面是一個1,后面是金錢、地位、美貌等等,是那個0,前面的健康沒有了,后面的有沒有就無所謂了。但是我們有沒有用半天的時間學健康的飲食。對于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我們都沒有時間關心,那我們關心什么呢?年輕的時候是用我們的身體去賺錢,你看我們在商業的場合,要和人家喝酒抽煙,喝了啤酒喝紅酒,喝了紅酒喝白酒,把身體喝壞了,到了老年賺了很多的錢,用錢買健康,即使能買得回來,那又何必呢?好像大家發了一些資料,如果大家拿到這個光盤的時候,一定要看看新世紀健康飲食,這個老師用了半天的時間告訴我們如何健康的生活?在中國的《禮記》上也有這樣的教誨?什么是最健康的食物呢?就是你當地方圓3、40里之內的方圓,它的農作物,蔬菜、水果是最利于養當地的人。所以你不要花很貴的錢吃那些進口的蔬菜、水果,那是養那個地方人的。所以什么是最健康的生活呢?你到菜市場挑最便宜的,那就是當地產的。
                                        第二件事就是看孩子是不是自己的家事自己做。大家知道,曾國藩先生做過了四省的總督,相當于現在四個省的省長,但是他還要求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事自己做。為什么?因為中國人有一句話“習勞知感恩”。你讓他炒一次菜、拖一次地板,他知道這個來之不易,他對父母知道感恩,他學習、工作才會有動力。所以第二件事是看這家的子弟,是不是自己的家事自己做。所以曾國藩先生也寫過“家敗離不開一個奢字,人敗離不開一個逸字,討人厭離不開一個驕字”。一個人之所以由盛轉衰,以前都在走上坡路,突然向下滑了,為什么呢?就是因為他從此過上了過分安逸的生活,不思進取,甚至會玩物喪志,如果他覺得我已經差不多了,我該享受一下了,那他就已經在走下坡路了。討人厭離不開一個驕字,討人不喜歡,就是因為自己太驕傲自大,自以為是,不把別人放在眼里,這個討人厭離不開驕字,我體會非常深刻,在我沒有學傳統文化之前,我在人民大學學習,那個時候我每一次都是一等獎學金,就意味著你所有的考試都是優秀,100%的優秀,才能夠拿一等獎學金。但是就是因為自己學習很好,走路都是抬著頭,覺得我從來不需要別人,所以別人看著我不舒服,每一次評三好學生的時候都評不上,我當時想肯定是大家嫉妒我學習好,不評就算了吧!后來我學了傳統文化,知道一件事達不到目標,這個原因肯定不在別人,在自己?鬃诱f,一個人做到了恭敬別人沒有過失,對人有禮貌,恭而有禮,他走到哪里,哪里都是你的兄弟姐妹。如果我們走到哪里,別人不歡迎我們,這個問題在我們自己,可能我們比較傲慢。所以,學了傳統文化才知道多年的錯誤在哪里,所以當一個人錯的時候他可能不知道自己錯了,為什么學習經典呢?學習經典就是自己反省自己。
                                        第三件事情就看這家的子弟是不是讀圣賢書。為什么呢?因為中國古代的圣賢經典都記載著古人對于天道的認識,一個人如果經常深入圣賢經典,就自然從中受到很多的教訓,還有少走很多的彎路。當我們一個人走到4、50歲的時候就想,如果讓我的人生可以重活的一次的話,讓我重新過一遍,我人生一定會比現在過得更加精彩!我人生有很多的錯誤和失誤都可以避免;可惜的是,人生不可以重來。所以我們的人生就留下了很多不可避免的遺憾,我們的古生先賢,他們也有這樣的遺憾,他們不希望這樣的遺憾再發生在子孫萬代的身上,所以他們用心良苦的把自己的經驗教訓傳承下來。
                                        現在我們都學語文,我們都當成一碼事,實際上它是兩回事,語就是我們日常用語,文就是寫文章的文字,老祖宗就發現了,我們的日常用語會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的豐富,比如說我在國外呆了四年,回到中國,我再看網絡上的文字就看不懂了。比如說“頂”,我剛開始以為那是頂撞的意思;但是后來跟朋友交流,他們告訴我說這是支持的意思;還有“PK”還有“粉絲”,如果一個人沒有在這個地方呆了四、五年,再看這些詞確實不懂了。告訴我們什么呢?我們的日常用語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的發展、不斷的擴展,如果我們怎么說、怎么寫,后人再看前人寫的東西可能就完全看不懂了,4、5年就有一個小變化,10年、20年,上百年,上千年呢?所以我們的古人發明了文言文,也就是說我們日常用語的時候,可以采用當地的語言,但是當我們寫文章的時候,就統一用文言文,好處是什么呢?就是如果我們的子孫學習了文言文,他們就可以回到幾千年、幾百年學習我們的孔老夫子的智慧。所以文言文是一個開啟5千年智慧寶庫的金鑰匙。
                                        所以,現在很多的地方興起了兒童讀經,大家都有孩子,大家如果去觀察一下自己的小孩,你會發現,孩子的記憶力是最好的,而且他的記憶規律和成人不一樣,我們成人是要明白了意思才能夠記;但是小孩不一樣,這個東西只要在他的耳邊重復10次以上,他就自然的記憶下來。所以在他記憶好的時候,多讀圣賢經典,等他能讀懂意思了,把這個意思講出來,對他一生都有啟發。一個孩子經常讀誦這些經典,就可以站在巨人的經典上看得更遠。那為什么我們現在出不了國學大師了呢?原因就在于我們沒有童子功的訓練,因為古代的孩子,3歲開始就記誦這些圣賢經典了,到13歲的時候,13經倒背如流,你從13經上任意拿出一句話,讓他接著背下去,他都能夠背下去。所以如果你連13圣賢說的是什么都不知道,你還想讓他明白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現在國學院開在大學,這已經是太晚了,而這應該在幼兒園就開始學,所以希望大家呼吁,把圣賢經典早早的引入我們的經典之中。這是第三件事就是看他是不是讀圣賢書。
                                        從另一件事上我們也看出曾國藩對“一陰一陽之謂道”體會得非常深刻,他把自己的書房取名為“求闕齋”,他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特別的謹慎,因為他明白“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規律。從這里,我們看到了,天道是一件很簡單的事,那就是過分的要受到制裁,不足的要受到補益。所以中國傳統的圣者反復的叮嚀就是這個道理?鬃右簧钚械木褪恰皽、良、恭、儉、讓”。道家的創始人老子,也是把對天道的認識運用到人際關系的處理上,提出了“處、柔、守、慈”。
                                        在易經上有64卦,在這64卦當中,每一卦都是有兇有吉,但是只有一卦6爻皆吉,那就是謙卦。我們從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觀察到這個道理,比如說一個人特別的能干,他干完事情之后,他這個功勞推給了領導,推給了同事,推給了下屬,自己不居功不傲,這個人做事無往而不利;相反,如果一個人也很會干事,但是他干完事之后把所有的功勞都攬到自己的身上,這個人肯定會招之嫉妒。我們在書上也可以看到,“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天道自然的規律都是給善良的人帶來福分,而給過分的人帶來災禍,為什么呢?因為“一陰一陽之謂道”,一個人做得過分了,一定會引起變化。天道自然的規律,給那些過分的人、淫亂的人是最迅速、最迅速的了,迅速到什么程度呢?比如說上一個周開會都商量要提拔他當局長了,結果在這一周之內,他在字上犯了錯誤,結果怎么樣呢?下一個星期公布的時候,提拔為局長的人都不會是他,這個迅速就迅速到這種程度。所以中國人說“色字頭上一把刀”,會把你所有的功名富貴削得平平的,什么都不是。所以,我們勸大家,要遠離不是你妻子之外的所有女人,要遠離不是你丈夫之外的所有男人。古代圣人提出道德方法,讓我們培養美德,并不是任意的,是在考察天地人文之道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這個舜是誰呢?他的母親早亡,他的父親娶了一個后母,又生了一個弟弟,他們三個不止一次的想害他,但是他找自己的原因,認為是自己不能討父母的歡心,最后讓堯把帝位給了他。
                                        做道德的事,不僅僅是和天道相應的,也是和我們的人性相通的。論語上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是什么呢?就是有德行的人,做事考慮到別人的處事,助人為樂,所以他的心胸總是坦坦蕩蕩;小人處處想著自己的利益,甚至為了自己的利益謀害別人,這樣的人心胸總是處于郁郁寡歡的狀態。大家觀察一下自己的心胸,自己的心態,我們什么時候感覺到壓力特別大呢?感覺到焦慮不安呢?什么時候呢?就是因為他自己的利益要受到損害的時候,是不是?我們自己有感觸,我們什么時候感覺到壓力呢?就是在我們評職稱的時候,我們評博導的時候,和我們利益有關的時候,分房子的時候,總是在這些時候感覺到有壓力,感覺到焦躁不安,說白了,就是太自私自利了。而我們現在的文化都要追求權利,追求自我的利益,所以我們的社會出現了這么多的問題,那就不足為奇了。
                                        很多的人說,我們中國人不講人權,是不是真的不講人權呢?我們確實不講人權,那是因為我們根本就不需要講人權。我們看古代的這些人,如果做到了君仁臣忠,就像我們的企業,把這個引入到我們企業管理當中,老板會自然的想到員工需要的,該想到的都想到了,還需要講人權嗎?所以他不需要講人權,這就是我們不講人權的原因,而并不是我們不需要人權。修身齊家平天下,修身的前提是什么?革物,是革除物欲的意思,也就是說你要跟你的各種物欲做斗爭,使你在財色之前都能夠不動,這樣的人才能夠齊家平天下。所以我們現在的人都沒有這種功夫,沒有走上社會之前,大學生都慷慨激揚,為了反腐敗,可以走上街頭修行;而當他們走上社會的時候,誰反腐敗,我反誰,因為我們是既得利益者,別人送給我們一迭一迭的鈔票,別說鈔票了,就是說送一點禮物,你能不心動嗎?所以別說齊家平天下了。
                                        我們總結一下什么是道呢?道就是宇宙人生的規律;德者,得也,得到了什么呢?其實就是得到了道,得道之人就是圣人,現在我們覺得得道之人很玄,就是對于宇宙人生的規律有深刻理解和洞察的人就是得道之人,他們所表現出來來品質我們就稱為有德的了。那么有德之人我們怎么觀察,怎么發現他是有德的人呢?那就是外得于人,內得于己。你看讀孔子,讀孟子,他們周游列國,游說諸侯,他們沒有因為自己不得意有任何的憂愁。所以你看“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蘊,不亦君子乎”你不知道我,我有德行,有學問,也有技能,為國家來做事,但是我不為所用,怎么樣呢?我是不是就怨天尤人,懷才不遇呢?當一個人懷有怨天尤人,懷才不遇情緒的時候,這個人沒有真正的學問。所以叫學問深時意氣平!叭瞬恢惶N,不宜君子乎!
                                        孟子上有句話意思是說,國家用我,我能夠為國家出力的時候,我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建計天下,當我自己的才能沒有被社會認識到的時候,被埋沒的時候,獨善其身,他是不與人同流合污的。所以你看鄭板橋說“難得糊涂”,很多人說他是消極的人生觀,其實他不消極,因為當時的官場很腐敗,如果他要保持自己的位置,他就要附言趨勢。他是非常高潔的人格,不想與人同流合污,哪里是消極呢?
                                        前面我們講了“一陰一陽之謂道”這是一個規律,還有什么規律呢?我們說四書五經之中講的都是規律,在大學之中還有一個規律,叫“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很多人說,老師,我就是看到這句話才不敢學傳統文化,因為它告訴我們,德行重要,財富不重要。如果我們這樣理解的話,就是我們自己曲解了傳統文化。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這句話告訴我們,這個德行是根本,而這個財,財富是枝末,是花果;就像我們樹必須要有根才能夠長得枝繁葉茂,如果這個根不深的話,花果一定開得不好。所以,大學上告訴我們,你要想有外在的財富嗎?有外在的身份、地位、名聲嗎?這個都是外在的財富,怎么辦呢?要從根本上去努力,就是要培養你深厚的德行。所以中國人有一句話叫“厚德載物”,什么叫物呢?就是你外在的財務、身份、地名、名聲,是靠你內在深厚的德行來承載的,如果你沒有這個根,你即使得到了財富,肯定也保不住。所以大家有興趣的話也可以看一看聶蕓苔先生寫的一本書,《寶富法》他是曾國藩的外孫。
                                        我們做企業的人都喜歡供奉財神,其實我們人供奉這些財神都不是迷信,都是教育的含義。為什么要供奉財神,文財神是范蠡,他是越王勾踐手下的一名謀士,他曾經協助勾踐打敗了吳國,但是他發現越王勾踐可以同患難,不可以共富貴,所以趁著夜色,帶著西施逃離了當時的越國,來到了齊國之地。他靠著自己的聰明智慧開始做生意,發了大財,結果發了大財之后,把所有的財都散去,幫助那些窮親戚,舊鄰居。后來又開始做生意,有人知道是范蠡在做生意,有人的出人,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他還是賺了大錢,如此反復做了三次,所以歷史上有三聚財之說。為什么我們供財神要供范蠡呢?并不是說你在他面前供幾個香蕉、水果它就會保佑你發財,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你是在褻瀆神靈;我們世間正人君子都不會接受別人的賄賂,難道你在他面前供幾個香蕉水果就接受你的賄賂了嗎?供他實際上是從他身上學習那種賺錢的方法,什么方法呢?那就是你要懂得去幫助別人!用你的錢財去幫助別人。有一句話叫“千金散盡還復來”,你要想賺錢多,你就要把你的錢取之于社會,用之于社會,能夠幫助別人,而不是自己驕奢淫逸。
                                        所以司馬光先生那里給了我們一句教誨,它可以使我們企業傳承千年不敗的一個藥方。我們自己辛辛苦苦賺了很多錢,自己還舍不得花,把它留給自己的子孫萬代,但是如果你的子孫又有才能,又有德行,他會用自己的才能和德行創造財富,你把錢留下給他有什么必要嗎?相反,你的兒女他是一個敗家子,又沒有才能,又沒有德行,你把錢留給他,他也遲早會敗光,所以無論他有才能沒有才能,有德行沒有德行,你把錢留給他,對他都是百害而無一利,F在的西方人都變聰明了,像比爾蓋茨等等,都把自己的錢寫下了遺囑,捐助于社會基金,沒有留給子孫萬代,讓他的子孫萬代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事業,這是明智的做法;相信他們也是總結了前人,也就是說美國的首富經驗教訓總結出來的,但是如果他們的首富曾經讀過我們的這些教誨,有不會走這些彎路了。
                                        像我們自己特別喜歡讀圣賢經典,為什么喜歡讀呢?確實體會了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如果大家可以試一下,如果你想有壓力的時候,你心煩氣燥的時候,怎么辦呢?拿出古書讀一下,你會感覺沒有什么可擔憂的,天下本無事,庸人之擾之。自己從中體會到樂趣,想把這些書留給子孫萬代,但是他可能沒有這個興趣來讀,因為現在孩子所說的授予是動漫的教育、電動的教育、網絡的教育,而網絡電視上大部分內容是什么呢?就是暴力和色情的內容最多。所以你看現在的孩子打電動游戲打得多,小女孩都有一種暴力的傾向;而我們現在的電視劇、網絡,打打殺殺的鏡頭比較多。
                                        前不久中央團校對青少年理想職業做了一個調查,5%的人選擇了做黑社會的老大,為什么呢?因為你看我們的電影、電視都是黑社會的老大最了不起,你看警察在他面前都是無能為力,作威作福,沒有什么能比得了。我們的社會有5%的未成年人要選擇做黑社會的老大,我們這個社會還有和諧可言嗎?所以什么是教育,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等等不同的類型,而古代的詩詞歌舞,戲曲小說都是以宣講仁義道德為核心內容的,是講色情、暴力的內容。什么叫俗文化呢?并不是說它的內容低級,而是它是以一種很淺顯的,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傳達道德教育的內容。我們一方面宣揚以驕奢淫逸為恥,另一方面我們的電視、網絡又充滿了色情的內容,試問,我們怎么樣樹立以驕奢淫逸的榮辱觀呢?他們說沒有辦法,但是沒有辦法還有一個最后的辦法他們說沒有辦法,但是沒有辦法還有一個最后的辦法,“不如計陰德于冥冥當中,以為子孫長之計”,什么叫陰德呢?就是我們做好事不是為了去功名吊譽,讓大家都知道我們,使我們的名聲得以傳揚,而是看到別人現實的需要給予同情,給予幫助,這樣你的子孫后代從你的身上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他們也成長為一個有道德的人,有愛心的人,是這個東西使你的子孫能夠綿延不衰,這就是我們講的道德。
                                        我們給大家分享一個文章,為什么我們現在的教育不得力,為什么古人的教育得力呢?是因為我們把道德教育的次序給搞錯了,F在我們很多的家長抱怨孩子不好教,老師抱怨學生不好教,我們的孩子都以自我為中心,為什么呢?我們看這樣一個短片,叫《哪一個是我》。
                                        我們覺得是我們兒女現在的情況,我們現在的孩子就是這種情況。那么原因是什么呢?我們剛才說了,行有不得,反求珠璣,我們現在抱怨學生不好教,孩子不好帶,原因都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想想我們自己是怎么對待自己父母的?我們每年過年過節的時候,我們父母夾起菜來,是放在孩子的碗里,還是放在父母的碗里。有一篇文章叫《你留意過自己的父母嗎?》如果你有一個平凡的家庭長大,如果你的父母還健在,不管你有沒有和他們同;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媽媽的廚房不再像以前那么干凈;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碗筷好像沒洗干凈;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地板衣柜經常沾滿灰塵;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母親煮的菜太咸,太難吃;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經常忘記關瓦斯;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老父老母的一些習慣不再是習慣時,就像他們不再想要天天洗澡時;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不再愛吃清脆的水果;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喜歡吃稀飯;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他們過馬路行動反應都慢了;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他們在吃飯的時間老是咳個不停,千萬別誤以為他們感冒或著涼,
                                        如果有這么一天,我要告訴你,你要警覺父母真的已經老了,器官已經退化到需要別人照料了!如果你不能照料,請你替他們找人照料,并請你請你千萬千萬要常常探望,不要讓他們覺得被遺棄了。每個人都會老,父母比我們先老,我們要用角色互換的心情去照料他,才會有耐心,才不會有怨言。當父母不能照顧自己的時候,為人子女要警覺,他們可能會大小便失禁,可能會很多事都做不好,如果房間有異味,可能他們自己也聞不到,請不要嫌他臟,或嫌他臭,為人子女的,只能幫他們清理,并請維持他們的自尊心。當他們不再愛洗澡時請抽空定期幫他們洗身體,因為縱使他們自己洗也可能洗不干凈。當我們在享受食物的時候,請替他們準備一份大小適當、容易咀嚼的一小碗,因為他們不愛吃可能是牙齒咬不動了。
                                        從我們出生開始,喂奶、換尿布、生病時不眠不休的照料,教我們生活基本能力,供給讀書和補習,關心的程度永遠都不停歇;如果有一天,他們真的動不了了,角色互換不也是應該的嗎?為人子女者要切記,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來,孝順要及時。樹欲靜而風不止,恣意養而親不待,您留意過自己的父母嗎?中國人講“母活一百歲,常憂八十兒”。所以有一句話叫“兒行千里母擔憂”,但是相反呢,“母行千里兒不愁”。所以,我們中國古人就是通過孝開啟了一個人的愛心,一個人之所以有孝心,他才有一種知恩報恩,飲水思源的意識,才培育了一個人恩義、情義、道義的處事原則。中國人說“百善孝為先”如果這個人出差,買了很多東西,沒有看他的父母,看他的領導了,看他的生意合作伙伴了,我們知道這個人不能以恩義的原則來處事,而是以功利的原則處事。而中國古人教給我們,以利益交往的,利益不在了,我們的交往也不在了;以勢力交的,勢力沒有了,門前就沒有人,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所以,古人為什么“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所以,我們現在抱怨孩子教育出現了問題,行有不得,反之珠璣。如果我們希望這個果實長得碩果累累的話,我們應該多在根上澆水施肥,如果我們把所有的關愛都放在果實上,放在孩子上,孩子吸收不了,反而都腐爛了。這就是我們現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根由。所以有句話叫“去老取幼,家之不祥”,如果你放著你的父母親,不去關愛,不去照顧,把你所有的寵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這叫去老取幼,家之不祥,你這個家庭已經不吉祥了,比較是敗象已露。所以我們學習傳統文化讓我們有所收獲。
                                        由于時間關系,今天不能展開,大家可以上這個網站,這是一個公益網,有很多老師關于傳統文化的影音資料,還有很多企業、很多公司他們無一例外的都是把弟子規的教學引入到員工的培訓中,特別是他們的董事長和老板特別認可這個事,是從自己身上先去學習。比如說我們費尼克斯的李總,他們為了送員工去學習,是親自駕車送他們的高管去學習弟子規。也就是說他們在企業培訓中,不僅僅培訓的是技能、是知識,而是員工的道德,F在西方也是從PQM轉變成了(TQM),從全面的品質管理轉變成全面的倫理道德關系;以前的企業認為,只要我把產品的質量做好,就可以立于不敗之地,但是一個員工出了問題,就可以使你幾十年的基業毀于一旦。希望大家能夠對傳統文化深入人心,把它深入到我們企業管理中,讓我們的企業更加輝煌,今天的課就到這里。

                                    主持人:感謝劉教授的精彩演講,劉教授臺上講得精彩,各位代表聽得認真,讓我們再一次以熱烈的掌聲感謝劉教授。本場專題演講到此就結束了,咱們休息15分鐘,我們安排是第六屆中國企業聯合會宣委會代表大會,在會上,尹援平副會長會做工作報告,回顧第五屆的工作總結,對下一屆工作進行部署和安排,希望各位代表能夠準時參加,從報告中會更清楚的了解宣委會下一步工作內容、工作想法,以便于我們宣委會和企業更好的搭建交流的平臺。

                                    (文稿來自速錄,未經審校)

                                                              <sub id="zrrfj"><listing id="zrrfj"><meter id="zrrfj"></meter></listing></sub>

                                                                      <form id="zrrfj"><form id="zrrfj"><nobr id="zrrfj"></nobr></form></form>
                                                                      <address id="zrrfj"><form id="zrrfj"><nobr id="zrrfj"></nobr></form></address>
                                                                      <form id="zrrfj"><form id="zrrfj"><nobr id="zrrfj"></nobr></form></form>

                                                                      久久成人综合亚洲精品欧美,国产精品高潮露脸在线观看,色婷婷亚洲精品综合影院,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小说
                                                                      站點地圖 - 客服中心 - 常見問題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免責條款
                                                                      中國企業聯合會 中國企業家協會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 主辦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紫竹院南路17號 郵編:100048
                                                                        京ICP證 050088號  
                                                                             

                                                                      精品成A区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sm无码|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忘忧草| 国产裸体歌舞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综合网泰国| 国产a一级毛片爽爽影院无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码免费看片| 日本无遮挡| 亚洲人成网址在线播放a| 欧洲美女久久久精品| 欧美伊香蕉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久| 欧美午夜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免费无人区码卡二34卡在线| 激情按摩系列片aaaa| 精品无人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 一级a爱片久久毛片潮喷| 婷婷大伊香蕉五月天视频| 深夜睡不着想看点害羞的东西| 伊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熟妇人妻毛片| 青青草国产在线|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A片不卡| 三级性生活片| 国产亚洲路线一路线二路线三| 亚洲图片色|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乌克兰毛片| 试看120分钟毛片| 久99热这里只有精66| 国产在线小视频| 国产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av中文出轨人妻| 久艹在线视频| 国产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男人片片在线观看| 丰满人妻无码AⅤ一区二区久久| 日本黄色一级|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亚洲人成777777在线观看| 欧美疯狂性受xxxxx喷水| http://www.fencaoer.com.cn http://www.ahmadnurkholis.com http://www.odgovorno.com 精品成A区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sm无码|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忘忧草| 国产裸体歌舞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综合网泰国| 国产a一级毛片爽爽影院无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码免费看片| 日本无遮挡| 亚洲人成网址在线播放a| 欧洲美女久久久精品| 欧美伊香蕉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久| 欧美午夜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免费无人区码卡二34卡在线| 激情按摩系列片aaaa| 精品无人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 一级a爱片久久毛片潮喷| 婷婷大伊香蕉五月天视频| 深夜睡不着想看点害羞的东西| 伊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熟妇人妻毛片| 青青草国产在线|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A片不卡| 三级性生活片| 国产亚洲路线一路线二路线三| 亚洲图片色|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乌克兰毛片| 试看120分钟毛片| 久99热这里只有精66| 国产在线小视频| 国产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av中文出轨人妻| 久艹在线视频| 国产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男人片片在线观看| 丰满人妻无码AⅤ一区二区久久| 日本黄色一级|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亚洲人成777777在线观看| 欧美疯狂性受xxxxx喷水| http://www.fencaoer.com.cn http://www.ahmadnurkholis.com http://www.odgovorno.com